自媒体稿件交易平台不仅是什么类型稿件都能卖的“万能淘宝”,还是聚集了几十万线上创作者的网络版“新媒体村”。

作者|园长编辑|石灿“我们平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稿件买方是KOL。

你可以这样理解自媒体稿件交易平台:一个大V想要一篇稿子,但是自己又写不了,大V在“A5自媒体平台交易区”上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稿子,如果有,大V就把它买下来,自己使用。

类似于自媒体行业的“淘宝”。

是的,一个看似知识饱满的大稿就是这么来的。

和刷量一样,买稿也是大V们的一种“流量炼金术”。

但稿件交易平台不算新产物。

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,就有写手网站、论坛从事稿件交易的业务。

随着自媒体的繁荣,这门“古老”的中介生意,逐渐成了内容供应链条上的重要一环。

写手们因为身处幕后不能“拥有姓名”,相对于它的成交量,稿件交易平台在自媒体内容行业显得异常低调。

目前,国内活跃的自媒体稿件交易平台约有5家,平均成交量约在每天1-2单。

根据稿件单价(各个平台单价在15-25元不等,过百的很少)估算,可以发现国内稿件交易平台年交易量近亿元,是自媒体时代重要的内容提供方。

也就是说,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篇稿件从写手流向包括KOL在内的“创作者”,之后再被用户当作“纯原创”进行消费。

被你认为妙笔生花、风趣幽默、观点独到并且“高产似母猪”的那些KOL,也许正在花着你的流量变“现”,直接买现成的稿子当原创给你看。

在稿件交易平台的幕后,又是谁在操盘呢?

不对称竞争:个人、创业公司VS边造纸边做稿件交易的上市企业在众多稿件交易平台中,有一家从经营商务信息用纸(如电影票用的热敏纸等)的工贸企业“孵化”而来。

并且,这还是一个股上市公司,名叫“厦门安妮股份”。

由它“孵化”的稿件平台叫“稿稿”,目前在安妮股份版权业务品牌“版权家”旗下。

直到今天,安妮仍有近半业务和纸有关。

纸制品等业务占公司营收近半图源:安妮股份18年年报更多的入局者是一些新兴创业企业,比如从公号内容公司转型而来的“A5自媒体平台交易区”、主业是新媒体创作工具的“乐观号”等等,甚至还有个“有文学梦想的程序员”自己创立运营了一个稿件交易平台。

这个细分市场聚集了很多不对称力量:上市公司、创业公司和创业者,都想打造真正的“平台型”产品。

不少创业者喜欢用电商平台自我类比,这体现在他们高度一致的“愿景”上——成为稿件交易领域的“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”。

做平台有一定的考虑:因为平台模式能“吃”到消费者和供应商两端的流量红利。

它驱动着创业者们在扩大写手群和买家资源上“两开花”,尤其注重在兼职作者一端投入资源。

在建立之初,稿件交易平台往往面临内容供给不足的问题,导致需求方体验不佳,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,不少稿件交易平台都“死”于这一环节。

因此,平台方一般通过增加网络曝光和运营促活。

“A5自媒体平台交易区”负责人告诉刺猬公社,平台的第一批写手就是被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广告吸引过来,成为了平台的种子用户。

虽然并不是完全的“冷启动”,但平台负责人兜兜向刺猬公社表示,他们每天都会做网络推广,以此增加曝光。

但平台对于稿件品质的要求并不会因此放松。

原创度检测系统已经是各个平台的标配,人手相对充裕的平台,还会组建人工编辑团队对稿件进行复查。

但有一个要求是共同的——禁止一稿多投、可以“借鉴”,但不能“无脑洗稿”“暴力搬运”。

尽管依靠目前的技术和检测方法,很难区分它们的区别,平台仍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:一旦发现这类严重违规行为,写手会面临被平台“封杀”的风险。

甘于被“中间商赚差价”的写手组成几十万人的线上“新媒体村”

对于成熟的平台而言,通常会选则从控制质量的角度淘汰掉一些“不靠谱”的写手,想要再找新一批写手取而代之,并不难。

虽然平台一开始在扩大作者规模上投入很多,但自媒体稿件交易是一个彻底的“买方市场”——想要做兼职的人,实在太多了。

部分稿件交易平台报价低至每篇15元左右但还有很多更低报价的“征稿令”对于作者而言,这无疑是“残酷”的。

引起激烈竞争的众包任务,单价也没有多高——大部分平台的稿件均价在15-25元不等。

这种低收入,低技术含量的众包模式,堪称线上版“新媒体村”。

这件事实际上可不好做,稿件交易平台的作者还要面临“比稿”压力。

最终,只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作者的作品能够被选中,其他的创作者将一无所获。

被买主选中的少数“幸运儿”,还不能完全拿到买方支付的稿酬,平台一般会抽取其中20%的兼职费用,这在行业中是个“惯例”。

但依然有相当庞大的兼职作者群体,愿意冒着无偿劳动的风险写稿子。

“A5自媒体平台交易区”负责人对刺猬公社说,目前,他们的兼职作者已达8万人。

相对而言,稿件交易平台对作者比较公平,收益也更有保障。

平台一般会对征稿方收取保证金,也有一套买卖信用体系,相比一些兼职平台或者论坛“靠谱”许多。

稿件平台的需求也更加集中,这也能降低找写作兼职的时间成本。

另外,自媒体的“下沉”浪潮,也让稿件需求更为丰富多元,让更多作者“有的写”。

一位稿件交易平台负责人举例,“比如三四线城市冷门景点的图文介绍的稿件需求,就为(景点)当地的作者提供了机会。”

平台对兼职作者的抽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
“A5自媒体平台交易区”负责人兜兜透露,他们会随着作者等级的提升,降低对作者的抽成比例,直到完全免费。

这种“绩效”上的动态管理,也让一些兼职作者看到了希望,也成了提升创作者水平的动力。

某稿件平台报价较高的“征稿令”,专业性较强刺猬公社探访多个稿件交易平台作者群发现,作者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,是来自三四线城市大学的学生,占活跃人数的一小半。

他们的时间相对充裕。

以“A5自媒体平台交易区”的案例来看,这是一个典型的自媒体生态圈。

在这个平台上,作者和买家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,而作为平台的运营方,也成功地将自己的商业逻辑和价值链条融入其中。

这样的模式,或许将为我国的自媒体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