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律师,太感谢你了!
我的房子问题终于解决了。
你的专业让我心悦诚服,再次感谢,预祝新年快乐!”1月3日,湖南华宇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明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,让她感到十分欣慰。发信人是在湖南省长沙市务工的赵师傅。
去年7月,赵师傅在长沙一家房地产公司购买了一套住房,合同约定在年底前交房。然而,到了约定时间,赵师傅却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,多次与开发商协商无果。
1月3日,赵师傅带着合同和证据来到长沙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举办的“法律援助进社区”活动,向李明寻求帮助。
“法律援助进社区”是长沙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。近年来,我们整合律师、公证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,着力推进实体、热线、网络三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,努力建成覆盖全业务、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。
1月5日,农历腊月二十三。
周女士的儿子原是某公司员工,因工作失误导致公司损失数万元。尽管儿子积极赔偿,但仍因此事影响了工作,家庭生活陷入困境。
在咨询过程中,律师张霞耐心倾听周女士讲述案件详情,为她和她的家人提供法律援助方案。
两个月后,在张霞的帮助下,周女士的儿子成功获得了单位的谅解,并赔偿了部分损失。周女士一家重拾信心,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。
年末时分,尽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人流量有所减少,但仍有不少市民前来寻求法律咨询、申请法律援助。
“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‘城市半小时、农村一小时’的公共法律服务圈。”长沙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刘建说,“自17年以来,中心已接受各类法律咨询5万多人次,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4600多件。”
在长沙市各区和街道(乡镇),已建立16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15家社区(村)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。这些平台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,形成了一个全方位、无死角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。
长沙市芙蓉区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16个街道和168个社区配备专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。同时,芙蓉区还设立了专门的调解室,为居民解决矛盾纠纷。
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一个普惠惠民工程。”芙蓉区司法局局长陈强说,“我们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,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。”
在长沙市,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——残疾人。为了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,长沙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对这部分人群的关爱和支持。
赵阿姨是一名下肢残疾人士,因居住环境恶劣、维权困难等问题,生活面临着诸多困境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她提供了免费的法律援助。
“现在,我住进了新家,心情也好了。”赵阿姨说,“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。”
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,长沙市还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公共法律服务”模式,搭建了“长沙法网”平台,为市民提供网上咨询、办事等服务。
长沙市司法局副局长周军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改革,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,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。”